认证规范5:教师
5.1 足够的专任教师人数
一、专业师资人数与结构
本系101至107学年度专任教师结构分析如表5-1所示。现有(107学年度)专任教师32人,包括教授8人,副教授13人,助理教授9人与讲师2人,博士比率高达91%;本系近年来新聘教师都要求具备业界2年以上工作经验,因此具备业界工作经验比例约7成,取得专业证照比例也超过6成,对于推动实务教学有极大的助益。104学年度第二学期邀请美国摩瑟尔大学(Mercer University)电机系庄正楠教授担任讲座教授,开设科技论文写作、射频微波电路等课程,让同学不需出国就可以亲炙国际大师之教学风采。整体而言,本系具有足够的专任教师人数以执行教学、服务与研究工作,可培育具有认证规范核心能力之毕业生并达成所制定之教育目标。
表5-1、101-107学年度专业教师结构分析表
职别
学年 |
教授 |
副教 授 |
助理 教授 |
讲师 |
合计 |
博士比例 (%) |
助理教授以上师资比例(%) |
业界经历比例(%) |
专业证照比例(%) |
国外学位比例 (%) |
101 |
6 |
14 |
12 |
7 |
39 |
74 |
82 |
56 |
59 |
21 |
102 |
7 |
13 |
12 |
6 |
38 |
77 |
84 |
58 |
71 |
21 |
103 |
7 |
15 |
10 |
5 |
37 |
78 |
86 |
62 |
70 |
22 |
104 |
7 |
14 |
10 |
4 |
35 |
83 |
89 |
71 |
70 |
17 |
105 |
7 |
14 |
10 |
3 |
34 |
88 |
91 |
64 |
64 |
15 |
106 |
7 |
15 |
9 |
2 |
33 |
89 |
94 |
70 |
66 |
15 |
107 |
8 |
13 |
9 |
2 |
32 |
91 |
94 |
72 |
66 |
16 |
本系教师工作与任务主要包括教学、研究、服务及进修等4部分,如图5-1所示。
图5-1、教师工作与任务
三、教师授课负担
表5-2是101至106学年度本系专任教师每周平均授课时数之统计资料,整体而言,教师同仁每星期的授课钟点数合理,可兼顾教学、研究与服务的质量。
表5-2、101-106学年度本系专任教师每周平均授课时数
学年度 职级 |
101 |
102 |
103 |
104 |
105 |
106 |
平均 |
教授 |
8.0 |
7.8 |
8.9 |
7.1 |
7.6 |
8.8 |
8.0 |
副教授 |
10.1 |
10.1 |
10.5 |
10.9 |
10.5 |
11.1 |
10.5 |
助理教授 |
10.6 |
11.7 |
11.3 |
10.5 |
10.0 |
12.1 |
11.0 |
讲师 |
11.6 |
13.2 |
13.8 |
12.8 |
12.3 |
10.5 |
12.4 |
本系配合申请「工程及科技教育认证」,95年开始订定教育宗旨、教育目标及核心能力,历年来配合系友及雇主的回馈意见及咨询委员之建议进行修订,本系老师皆全程共同参与讨論、制定与修订,这些教育目标制定与后续修订必须送系务会议讨论并建立共识后才能执行,由于系务会议是由全体教师所组成,因此每位老师必然参与。由于每位老师皆是教育目标制订与修订参与者,当然也乐意配合执行。本系设置「课程委员会」、「教师评审委员会」、「教学暨学术发展委员会」、「学生事务委员会」、「图书仪器设备规划委员会」等委员会,透过这些委员会及相关机制执行学系教育目标,其中教师须执行对在校生采用多种评量方式,如纸笔测验、学习历程档案、实作评量、问卷调查、及个人访谈等,以了解本系教育目标是否达成,之后并进行「教育目标」与「核心能力」执行成效的检讨。
5.3 教师的专长涵盖其相关领域所需的专业知识
本系在专业课程教学上分为「芯片设计」、「网络与通讯工程」、「微电子」、「系统应用」等4组,各组设有一位召集人,协助系主任推动各组教学相关事务。
一、芯片设计组
芯片设计组教师专业分析如表5-3所示。本组共有8位教师,含2位教授、6位副教授,全部具备电机工程博士学位,近9成教师具业界工作经验,也出版了11本教科书,如表5-4所示。李博明副教授是南部仅有2位RHCE(Red Hat Certified Engineer)考照监评官之1。RHCE 是全球最大商用Linux 公司Red Hat 所推出之中、高阶Linux 国际证照,由于VLSI 相关设计软件均是建构在Linux 操作系统上,在李博明副教授的认真负责下,本组拥有完善之集成电路计算机辅助设计(EDA)环境,提供给VLSI 相关课程之师生使用,教学上曾经连续3年获得VLSI 教改计画全国特优。
表5-3、芯片设计组教师专业分析表
姓名 |
职称 |
年资 |
最高学历 |
专业证照(取得日期) |
专长 |
重要经历 |
---|---|---|---|---|---|---|
黎靖 |
教授兼研产处处长 |
25 |
成功大学电机研究所博士 |
热处理乙级 |
IC可靠性最佳化设计、机电集成 |
1.台湾塑料工业(股)公司机械事业部经理室自动仓储系统集成工程师 2.奇菱科技顾问 3.经济部SBIR审查委员(99-107年度) |
唐经洲 |
教授 |
27 |
成功大学电机研究所博士 |
1.集成电路Tanner Tool 设计证照(1998) 2.视窗系列应用技能相关证照(1998) 3.仪表电子乙级证照(1997) 4.信息专业技术人员丙级证照(1997) 5.视听电子乙级证照 |
混合讯号电路布局设计、3DIC、光学微影工程 |
1.台湾车用电子协会秘书长 2.笙泉电子独立董事 3.工研院(新竹)芯片系统技术中心特助 4.台湾嵌入式暨单芯片系统发展协会常务理事 5.台南市立医院人工心脏研究中心研究员 6.飞利浦建元厂测试工程师 7.工研院U300工程师 8.神达计算机CAE工程师 |
田子坤 |
副教授 |
27 |
中正大学电机研究所博士 |
电路板设计国际能力认证-专业级(102/8) |
VLSI CAD、FPGA |
1.台湾慧智股份有限公司工程部技术人员 2.声宝股份有限公司台南分公司技术人员 |
陈顺智 |
副教授兼综合业务组组长 |
26 |
成功大学电子研究所博士 |
互联网与信息核心能力认证(2008) |
VLSI 测试、VLSI 设计 |
捷康半导体股份有限公司(美国Siliconix 台湾分公司)质量管制部工程师、代理组经理 |
王立洋 |
副教授 |
22 |
成功大学电机研究所博士 |
1.计算机硬件装修乙级证照(1999) 2.APMA General Project Manager (103/5) |
VLSI CAD、algorithm design、资料库设计、MIS 设计 |
1.美商ARINC公司高级系统分析师 2.中华民国空军空总部信息中心后勤信息管理系统专案计画信息官 3.南台科大创新育成中心执行长 |
李博明 |
副教授 |
14 |
中山大学电机研究所博士 |
Red Hat Certified Engineer (RHCE)/Instructor (RHCI)/eXaminer(RHCX) |
VLSI设计、Linux/Unix操作系统、FPGA、3D 建模及快速成型 |
1.台湾电子电机工程学会第二监理事 2.CIC 芯片审查委员 3.RHCE(Red Hat Certified Engineer)考照监评官 |
杨荣林 |
副教授 |
13 |
美国犹他大学电机计算机工程博士 |
BAP-Microsoft 2010 Master (103/11) |
VLSI/EDA 设计、非同步电路、嵌入式系统及智能电子 |
|
李大辉 |
副教授兼副系主任 |
5 |
成功大学电机研究所博士 |
|
绿能电子、功率IC、混合讯号集成电路 |
1.集新科技研发工程师 2.CIC副研究员 |
表5-4、本系教师出版与芯片设计领域相关之教科书
编号 |
教材名称 |
编著教授 |
出版书局 |
出版日期 |
1 |
微处理机导论 |
唐经洲 |
全华图书 |
1997/08 |
2 |
电子学I-III |
王炳聪,唐经洲 |
高立图书 |
1999/05 |
3 |
VLSI 设计概论/实习 |
唐经洲,王立洋 |
高立图书 |
2002/05 |
4 |
VLSI设计概论/实论 |
李博明、唐经洲 |
高立图书 |
2005/07 |
5 |
从2D SOC 看3D IC 设计(I) 市场趋势篇 |
唐经洲、张嘉华、吴展良 |
沧海书局 |
2010/08 |
6 |
从2D SOC 看3D IC 设计(II) 制程技术篇 |
唐经洲、张嘉华、吴展良 |
沧海书局 |
2010/08 |
7 |
纳米CMOS电路可生产性与良率设计 |
张克正、唐经洲 |
沧海书局 |
2010/08 |
8 |
VLSI 设计概论/实习 |
唐经洲、李博明 |
高立图书 |
2012/02 |
9 |
Debian Linux 操作系统实务- 轻薄易用桌面环境建置 |
李博明 |
沧海书局 |
2012/08 |
10 |
64位元Debian Linux操作系统实务:轻薄易用桌面环境建置 |
李博明 |
沧海书局 |
2013/09 |
11 |
64位元Debian Linux操作系统实务 |
李博明 |
沧海书局 |
2017/09 |
注: 粗体字代表为本系教师
二、网络与通讯工程组
网络与通讯工程组教师专业分析如表5-5所示。本组共有8位教师,含2位教授、1位副教授及5位助理教授,全部拥有博士学位,其中3位获得国外博士学位。余兆棠教授曾服务于「飞利浦公司」;林瑞源助理教授服务过「工研院电通所」;林福林助理教授曾担任「台达电子公司」射频研发副理;薛云太助理教授为加州大学电机博士,曾担任「钛盛电子公司执行总监」;张万荣副教授在工业技术研究院服务5.5年,先后担任工程师及经理职务;胡伟文助理教授在工研院服务6年、瑞仪光电公司担任专案经理1年10个月。可见本组师资除了拥有高学历外,兼具丰富的业界经历。
本组教师学养俱优,历年来参与教育部各项人才培育计画,投入教材与教科书编撰,表5-6表列教师执行计画完成之教科书。8位教师各具不同专长,能结合本系完整之的通讯系统、无线通讯、天线设计、物联网(IoT)、DSP、智能家庭网络、基频电路设计、通讯协定开发、类神经网络、影像识别等领域之教学与研究,达成通讯人才培育之目标。
表5-5、网络与通讯工程组教师专业分析表
姓名 |
职称 |
年资 |
最高学历 |
专业证照 (取得日期) |
专长 |
重要经历 |
---|---|---|---|---|---|---|
余兆棠 |
教授兼系主任 |
23 |
美国雪城大学电机研究所博士 |
1. Microsoft Technology Associate: Networking Fundamentals(2011/5/26) 2. Database Administration Fundamentals(2011/5/26) |
通讯系统、无线通讯与网络、数码讯号处理 |
1.台湾飞利浦建元电子IC封装资深工程师 2.中科院助理工程师 |
陈文山 |
教授 |
18 |
中山大学电机研究所博士 |
|
天线、微波工程 |
南台科大副教授 |
张万荣 |
副教授 |
4 |
成功大学电机研究所博士 |
|
无线感测网络、异质性物联网、云端服务应用技术 |
1.工研院南分院专案经理 2.南台科大智能联网应用技术研发中心中心主任 3.南台科大南台科技大学创新创业育成总中心中心主任 4.台湾智能眼镜产业协会理事 5.中华创新育成协会理事 6.台湾车用电子协会常务监事 |
薛云太 |
助理教授 |
19 |
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电机计算机工程所博士 |
信息专业人员证书-嵌入式系统软件开发专业人证照(2009) |
网络系统设计、数码式电源设计、单芯片及嵌入式系统应用、智能家庭网络 |
1.华邦电子多媒体IC设计高级工程师 2.泰登科技微控制器设计高级工程师 3.钛盛电子公司执行总监 |
赖培淋 |
助理教授 |
20 |
英国佩斯利大学计算机信息系统研究所博士 |
1.云端技术及网络服务专业级(103/6) 2.影像显示科技种子师资证书(2004) |
类神经网络、影像识别 |
1. Academia Sinica, 中央研究院信息科学研究所Visiting Researcher 2. York University, Computer Science and Mathmatics, Senior Researcher 3. York University, Computer Science and Mathmatics, Teaching Fellow |
林福林 |
助理教授 |
18 |
成功大学电机研究所博士 |
1.专利侵害鉴定班(2007) 2.工研院产业学院第五期专利分析师职能认证班(2007) |
无线通讯系统、射频通讯系统 |
1.台达电子无线通讯部门射频研发副理 2.中科院电子所通讯组射频小组技士 |
林瑞源 |
助理教授 |
23 |
交通大学电子研究所博士 |
云端技术及网络服务专业级(103/6) |
数码通信系统、数码信号处理、数码IC设计 |
工研院电通所V200工程师 |
胡伟文 |
助理教授 |
3 |
中山电机博士 |
|
无线通讯、基频电路设计、通讯协定开发 |
1.工研院南分院副工程师 2.瑞仪光电专案经理 |
表5-6、本系教师出版与网络及通讯工程领域相关之教科书
编号 |
教材名称 |
编著教师 |
出版书局 |
出版日期 |
---|---|---|---|---|
1 |
ARM单芯片微处理器应用实务 |
林瑞源、卢正兴 |
宏友图书 |
2005/09 |
2 |
个人通讯服务网络 |
余兆棠等15位作者合著 |
维科图书 |
2006/07 |
3 |
展频通讯与CDMA |
颜楠源、林福林、沈义顺、陈晓华 |
鼎隆图书 |
2006/11 |
4 |
无线通讯与网络 |
余兆棠、文成康、林瑞源、张郁斌、林福林 |
沧海书局 |
2006/11 |
5 |
信号与系统 |
余兆棠、李志鹏 |
沧海书局 |
2007/01 |
6 |
数码信处理器_义隆eSL系列芯片原理与实作 |
余兆棠、唐经洲、文成康 |
沧海书局 |
2008/11 |
7 |
数码讯号处理 |
余兆棠、陈顺智、赵国建、苏德仁 |
沧海书局 |
2010/05 |
8 |
无线射频辨识(RFID)原理与应用 |
钟国家、施松村、余兆棠 |
全华图书 |
2010/09 |
9 |
信号与系统(第二版) |
余兆棠、李志鹏 |
沧海书局 |
2011/03 |
10 |
行动无线通讯与应用 |
许献聪、余兆棠、刘仲鑫、颜春煌 |
国立空中大学出版 |
2013/01 |
注: 粗体字代表为本系教师
三、微电子组
微电子组教师专业分析如表5-7所示。本组共有7位教师,含3位教授、3位副教授、1位助理教授,所有的教师都拥有博士学位,一半以上的教师具备丰富的业界工作经验。邱裕中教授曾服务于「台湾集成电路公司」;蒋富城助理教授先后服务过「常忆科技」、「汉扬半导体」及「旺宏电子」等公司;王俊凯教授曾担任「晶元光电公司」资深经理,拥有多项国内外重要专利。
表5-7、微电子组教师专业分析表
姓名 |
职称 |
年资 |
最高学历 |
专业证照 (取得日期) |
专长 |
重要经历 |
---|---|---|---|---|---|---|
邱裕中 |
教授 |
17 |
成功大学电机研究所博士 |
|
IC故障分析技术、LED技术开发及故障分析 |
台湾集成电路产品部工程师 |
郑建民 |
教授 |
28 |
中山大学电机研究所博士 |
电子元件拆与焊能力认证-专业级(100/11) |
电子陶瓷、微波介电材料、绿能电子 |
|
王俊凯 |
教授 |
8 |
成功大学微电子研究所博士 |
|
半导体元件物理、III-V族磊晶技术、光电元件结构设计及技术开发、光电元件故障分析、 |
1.晶元光电研发中心磊晶部副理 2.元砷光电研发部资深工程师 |
谢文哲 |
副教授兼副系主任 |
28 |
成功大学电机研究所博士 |
1.数码逻辑能力认证丙级监评委员 2.单芯片能力认证(2008) 3.工业仪器乙级证照 |
半导体元件及制程、单芯片应用 |
南台科大集成电路中心主任 |
张文俊 |
副教授 |
24 |
台湾大学电机研究所博士 |
|
光电、半导体、网络电话 |
|
傅俊结 |
副教授 |
26 |
交通大学应用数学博士 |
|
微分方程 |
|
蒋富成 |
助理教授 |
16 |
交通大学电子研究所博士 |
云端技术及网络服务专业级(103/6) |
半导体元件制程、半导体记忆元件 |
1.旺宏电子公司制程发展部Group Leader 2.汉扬半导体公司制程集成资深工程师 3.常忆科技产品部经理 4.华邦电子公司制程发展副工程师 5.华邦电子公司产品副工程师 |
系统应用组教师专业分析如表5-8所示。本组共有9位教师,含1位教授、3位副教授、3位助理教授和2位讲师,其中7成教师取得专业证照,陈昭绫及陈世芳老师拥有「数码电子」甲级证照,陈世芳老师同时拥有「仪表电子」甲级证照。本系教师在教学与研究外,也不辞辛劳,编撰了本组领域教科书10本,对电子科技教育本土化做出了具体的贡献。
表5-8、系统应用组教师专业分析表
姓名 |
职称 |
年资 |
最高学历 |
专业证照 (取得日期) |
专长 |
重要经历 |
---|---|---|---|---|---|---|
侯安桑 |
教授 |
28 |
成功大学航天所控制组博士 |
|
微控器、数码系统设计、嵌入式系统 |
1.工研院电子所助理工程师 2.系主任 |
方信普 |
副教授 |
25 |
美国德州农工大学电机研究所博士 |
Rich Media Communication using Adobe Flash CS5 (2013/11) |
光电工程、光纤通讯、自动化光学检测 |
|
陈世芳 |
副教授 |
26 |
成功大学微电子研究所博士 |
1.嵌入式系统软件开发专业人员(2009) 2.仪表电子甲级证照(1998) 3.数码电子甲级证照(1997) |
半导体元件与制程、微控制器应用系统 |
1.大亚电线电缆股份有限公司电力产发课副工程师 2.福华电子选台设计一课助理工程师 |
谢原泰 |
副教授 |
25 |
成功大学电机研究所硕士 |
1.技师证书专技高普考(1996) 2.云端技术及网络服务专业级(2014/6) |
微控制器、传感器电路、LED应用、直交流转换器 |
钜丰光电公司顾问 |
陈昭绫 |
助理教授 |
30 |
清华大学电机研究所硕士 |
1.数码电子甲级证照(1997) 2.仪表电子乙级证照(1996) 3.数码逻辑能力认证专业级证照(2013) 4.数码逻辑能力认证实用级证照(2013) 5.数码逻辑能力认证专业级、实用级监评委员(2013) |
单芯片微处理器应用、数码系统设计 |
|
李志清 |
助理教授 |
7 |
成功大学航天工程博士 |
|
系统集成、嵌入式系统、移动通信、卫星定位、手机应用程序 |
1.成功大学博士后研究员 2.澳洲墨尔本大学研究学者 |
郭瀚鸿 |
助理教授 |
1 |
成功大学工程科学博士 |
仪表电子乙级证照 |
无线感测网络、多机器人控制、微处理器系统设计、蓝芽无线通讯、骨传导语音辨识 |
新兴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研发经理兼总经理特助(4年) |
林永春 |
讲师 |
38 |
中原大学电子系学士 |
视听电子乙级(1996) |
电路分析与设计 |
|
郭金城 |
讲师 |
28 |
成功大学电机研究所硕士 |
|
计算机结构、单芯片 |
中山科学研究院航发中心技士 |
表5-9、本系教师出版与系统应用领域相关之教科书
编号 |
教材名称 |
编著教授 |
出版书局 |
出版日期 |
---|---|---|---|---|
1 |
数码逻辑 |
陈昭绫、卢正兴 |
全华科技图书 |
1994/09 |
2 |
数码系统设计 |
陈昭绫、卢正兴 |
全华科技图书 |
1995/01 |
3 |
微处理机导论 |
唐经洲 |
全华科技图书 |
1997/08 |
4 |
电子学I-III |
王炳聪,唐经洲 |
高立图书 |
1999/05 |
5 |
EM78447单芯片原理与应用 |
侯安桑 |
全华科技图书 |
2000/09 |
6 |
省电型16位元单芯片MSP430入门实务 |
谢文哲、吴贤财、林荣三 |
沧海书局 |
2003/08 |
7 |
8051单芯片微计算机应用 |
卢正兴、陈昭绫 |
高立图书 |
2003/08 |
8 |
ARM单芯片微处理器应用实务 |
林瑞源、卢正兴 |
宏友图书 |
2005/09 |
9 |
数码信处理器_义隆eSL系列芯片原理与实作 |
余兆棠、唐经洲、文成康 |
沧海书局 |
2008/11 |
10 |
基础8051与CAN网络接口实习 |
唐经洲 |
沧海书局 |
2013/12 |
注: 粗体字代表为本系教师
5.4 教师与学生间的互动与辅导学生的成效
一、完善的导师制度及制度化之导师活动
导师辅导学生以班级为单位,每班设置导师1位,具体做法如下:
1.导师留校时间由谘商辅导组统筹调查,并上网公告,方便学生和导师联系与晤谈。
2. 为有效落实与推行导师制度,每班均于课表上排定导师时间与班会时间,纪录簿于期中与期末考时,送回课外活动组记录核阅,并列入绩优导师评选。
3.配合「南台人学习档案」,可透过汇整的资料,有系统地检阅学生学习成果,这些资料呈现细致且完整,结合校内导师制度,可提供导师更有效率地评估学生的学习与成长,并适时给予协助及职涯辅导,让学生朝向目标完成学习计画。
二、任课老师须排定留校时间辅导学生课业
本系之专任教师皆会排定留校辅导时间(Office hours),在这时间内教师会在研究室内与课业有问题的学生进行课业之辅导或问题之讨論。即使在非Office hours的时间,若教师有空,只要事先约好,学生也都可随时來问问题。
三、建置「Flip数码学习平台」提升教学与课业辅导成效
透过本平台,教师可以进行网络教学功能,包括设定助教、课程公告、课程活动、连结站内资源、上课教材、作业、在线测验、讨论区、小组专区、问卷、成员、成绩计算、课堂整理、随堂笔记、出缺勤、课程行事历、课程说明等,对于提升教学与课业辅导及师生互动有极大成效。
四、成立「学生联合服务中心」实时回应及解决学生问题
「学生联合服务中心」综合各项有关教务处、学务处、总务处、图书馆等64个服务项目,以亲切、直接、主动服务之态度,采随到随办方式为学生提供全方位的服务,减少学生申办各项文件四处询问奔波之不便。此外,该中心亦成立服务网站,学生可以透过网络发问,该中心会视问题的性质,分发相关单位答复,并解决相关问题。
五、每学期举办「师生座谈会」倾听学生意见
本校每学期都由学生自治会主办「师生座谈会」,本校校长、各单位ㄧ级主管、系主任都会参加,倾听同学的意见,好的意见予以采纳;窒碍难行的意见,也会以诚恳的方式加以说明。透过同学与校方行政及教学单位面对面理性沟通与讨论,不但有效协助本校改善课业学习或生活环境等问题,同时也让同学们感受到学校的用心与关怀,使师生间能够得到良好共识而紧密的联结在一起,一同齐心努力打拼,让友善校园的理念在学校生根,营造良好的高等教育学习环境。
六、其它学习辅导措施
本系(校)尚有许多学习辅导的措施,如「学生学习地图系统」、教学助理(TA)辅导、学习预警制度、学生职涯辅导等,请参考规范2.3持续有效的执行学生学习之辅导与评量的内容。
5.5 教师与业界交流的执行成效
本校戴谦前校长(任期2007.08~2017.10)曾担任南科园区管理局的局长,因此自2007年以来戴前校长即积极推动本校与南科园区的产学合作。本校每年定期举办「专利与研发成果展暨产学合作联合签约」,其中主持签约的刚好是目前的新任校长卢灯茂博士),促使教师在深化学术研究能力的同时,也能够将已有具体研发成果之技术推广至业界,真正落实产学接轨、企业与学界双赢策略之目标。本校以成为「企业合作最佳伙伴」为目标,本系师生积极投入产学交流工作,教师筹组团队建立研发能量并主动踏入产业,了解产业的最新发展与需求,来营造产学合作与学生企业实习机会,增进教师专业能力,并能反馈于教学,以精进教学技能,提升产学合作量能,更能扩大学生实习机会,进而达到培育学生毕业即就业的目标。
一、研究及产学合作绩效
本系之教学与研发以「结合国家重点发展方向、联结并支持区域产业」为目标。101至106年度全体专任教师计画案件数及经费统计,6年来每年平均计画有40.5件、平均金额约2,718万元,绩效十分良好。
二、成立团队及研究中心,深耕产学合作
本系目前已成立数个中心或团队,以团队的力量支持产业界,提供更佳的服务。此外,在教育部及学校的经费支持下,本系更成立光电与集成电路故障分析中心、微控制器设计与应用研发中心、智能联网应用技术研发中心,深耕产学合作。
三、其它产学交流成效
(一) 奇景光电公司
「奇景光电公司」是台湾前5大IC设计厂商之ㄧ,该公司自民国94年起就与本校进行产学合作,103年7月该公司蔡志忠技术长及吴展良经理共同捐款120万元成立「集成电路学习绩优奖学金」以鼓励同学认真研习集成电路设计相关课程及参加相关竞赛。
(二) 笙泉科技公司
笙泉科技公司与本系已有超过10年的合作关系,曾在本校育成中心设立研发单位,与本系无论是教学、产学、实习都有长久的合作关系。
1. 产学合作:
本系李大辉老师102年协助笙泉科技公司开发类比数码转换器,总经费达73万元。近期更由李大辉老师与本校育成中心共同辅导笙泉科技申请计画规模达千万台币以上的SBIR计画。
2. 教学支持:
笙泉科技公司吴信贤经理担任本系业界课程委员,协助本系开设符合业界需要的课程,吴经理也担任技优班的兼任师资,提供单芯片应用实务教学之协助。
3. 企业实习:
笙泉科技目前每年都提供长期或短期实习名额给本系,103学年度就提供25位暑期实习的名额。
4. 捐赠:
笙泉科技长期捐赠单芯片相关实验材料与设备,历年已超过200万元,配合本班的开设,笙泉科技承诺未来再捐赠单芯片相关实验材料与设备100万元以上,同时也提学生2年24万元奖学金,103年捐赠本系各类微控制器清单与105-106奖学金。
(三) 擎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本系李博明老师自104年暑假开始与擎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进行产学及实习合作,至106 暑期为止已有13 人次至该公司实习。另外短期实习学生人数亦超过40 人次/学期以上,对于学生的专业训练及工作能力有相当大的帮助。
5.6 教师专业持续成长的管道与鼓励措施
一、奬励办法
在教师专业成长方面,本校各项奖勵办法完善,包括奖励进修、教学、研究、学术交流及服务等办法,相关办法如表5-10所列述。
表5-10、教师专业成长奖勵办法一览表
分类 |
奖勵办法 |
说明 |
---|---|---|
进修 |
教师办理留职停薪出国进修博、硕士实施办法 |
鼓勵教师出国进修取得博士学歷。 |
教师国内进修博、硕士实施办法 |
鼓勵教师国内进修取得博士学歷。 |
|
教师出国学术研究办法 |
鼓勵教师出国从事学术研究及交流。 |
|
教授休假研究办法 |
在本校连续任专任教授七年以上,得申请休假研究一学年,必要时得分两个学期休假研究。 |
|
教学 |
教学优良教师遴选与奖勵办法 |
每学年奖励15名教学优良教师,获选者均颁与奖状及3至8万元奖金,并利用全校性场合由校长公开表扬颁赠。 |
教师个人或指导学生參与竞赛奖勵办法 |
鼓勵教师个人及指导学生參与国内外竞赛,对成绩优異者给予奖勵。 |
|
参加国际发明展补助要点 |
鼓励本校教师研发专利与实务制作,参加国际发明展,增广国际视野,并提升本校知名度。 |
|
举办学术活动经费补助要点 |
提升本校教师教学质量、增进教学知能及提升学术研究能力,提供经费鼓勵各单位办理学术活动。 |
|
奖助教师编纂教材及制作教具执行要点 |
自制数码化教材、自制教学软件、设计教学设备等案依据教师投入精神、物力及效益为衡量标准,每案最高奖助以新台币五万元为限。 |
|
研究 |
研究发展成果及技术移转管理要点 |
鼓励教师将研发成果申请专利,学校每年花在专利申请之辅导金约500 万元。专利技术转移所获利益60%给老师。 |
学生实务专题制作补助申请 |
提供教师专题补助经费供教师申请,表现优異者学校另拨发奖金鼓勵。 |
|
教师研究及产学合作奖励办法 |
鼓勵教师进行研究,执行产学合作案及发表論文。 |
|
特殊优秀人才奖励办法 |
奖励研究绩效卓越之教师、延揽特殊优秀人才,提高本校学术研究风气。获奖者每月加发1至5万元。 |
|
提升教师研发能量经费补助要点 |
鼓励教师积极从事研究,培植并提升教师研发能量,以达全面提升学校研究之竞争力。 |
|
教职员工取得专业证照暨辅导考照奖励办法 |
奖励教职员工取得专业证照,以提升专业实务能力及产业技能。 |
|
学术交流 |
专任教师出席国际会议补助要点 |
鼓勵教师參加国际会议,发表研究成果,以三万元为限。 |
教师参与国内研习活动补助要点 |
本校各专任教师得依教学成长之专业需求,申请经费补助,参与国内专业成长研习,以补助2万元为限。 |
|
教师借调处理要点 |
鼓勵本校专任教师借调至中央及地方各级政府机关、公民营事业机构、公私立研究机构任职,促进产官学研之交流,集成教育资源,以提升整体研究发展及产学合作绩效。 |
|
赴公民营事业机构深耕服务实施要点 |
本校专任教师任职满2年以上,得申请以学期为单位,带职带薪至公民营事业机构深耕服务半年至1年,从事与其专长有关之研究或专业指导,借以导入产业界经验,以提升教学质量与内涵,引导学生投入就业市场。 |
|
服务 |
服务优良教师遴选与奖勵办法 |
提升专任教师之服务热诚,鼓励教师积极投入服务工作,提升行政效率,每学年遴选出15 名服务优良教师,给予公开表扬并发给奖金。 |
导师考核及绩优导师评选奖励要点 |
鼓勵导师辅导学生课业、学习与在学生活,获奖者颁发奖金3,000元。 |
5.7 教师参与相关学术及专业组织以及其活动。
本系老师平时除忙于教学及研究外,亦积极参与学术社团,提供专业服务。本系教师参与学术及专业组织状况如表5-11所示。
表5-11、101-106学年度教师参与学术及专业组织状况
教师 |
学术社团 |
黎靖 |
台湾集成电路设计学会、教育部EDA联盟、台湾发明创意产业学会、台南市政府绿能服务团、经济部SBIR审查委员 |
唐经洲 |
台湾集成电路设计学会、台湾嵌入式暨单芯片系统协会、教育部DAT联盟VTTF 会员、IEEE CAS /Tainan Chapter、经济部SBIR审查委员、台评会科大评鉴委员、「国防科技审议小组」委员 |
李博明 |
台湾电子电机工程学会、CIC 芯片审查委员 |
陈文山 |
IEEE AP/MTT/EMC Senior Member、IEICE、中国电机工程师学会、台湾天线工程师学会、台湾电子电机工程学会、微波学会、CIC 芯片审查委员、TIKI。 |
郑建民 |
IEEE、中国材料学会 |
余兆棠 |
IEEE 、IEEE Broadcast Technology Society、IEEE CommunicationSociety、台评会科大评鉴委员、IEET认证委员 |
杨荣林 |
台湾电子电机工程学会、IEICE |
田子坤 |
教育部PAL联盟 |
陈世芳 |
劳动部劳动署技检中心命题委员 |
邱裕中 |
台南市政府SBIR审查委员 |
王俊凯 |
台湾智能眼镜产业协会 |
胡伟文 |
IEEE 、IEEE Broadcast Technology Society、IEEE CommunicationSociety、IEICE |
结语
本系师资结构佳且生师比低,现有(107学年)教师32名,包括教授8人、副教授13人、助理教授9人与讲师2人,具备业界工作经验或获得专业证照的教师约7成,全系教师无论教学、研究、产学及服务都有优异的绩效。